2月1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文件”)即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在文件中,第一条就是“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000061)稳产保供”,其中提到,“要统筹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加强化肥等农资生产、储运调控”。
当下正值春耕,化肥作为粮食增产的重要农资正迎来用肥高峰,叠加对国际粮食稳定性的担忧,化肥行业也有望迎来一波春耕行情。截至目前,6家化肥行业上市公司发布了2022年业绩预告。其中,5家公司预增,且增幅普遍在两位数。
作为大农业、乡村振兴、农业种植、化肥概念热股,史丹利(002588)(002588.SZ)作为国内复合肥龙头企业,加速推进产业链延伸,持续研发拓展品类。业内人士表示,全球化肥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拥有资源优势的企业盈利能力较强。
发挥复合肥优势主线
史丹利主营业务为复合肥料等新型肥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最新的一份业绩报告就显示,史丹利已实现了量利齐增。该公司2022年三季报显示,去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8.80亿元,同比增长41.64%;实现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4.27亿元,同比增长22.92%。2022年前三季度的营收、净利润均超过2021年全年水平。
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这获益于国家对于农业大力出台扶持和补贴政策,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对使用化肥的积极性,加之本期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销售价格较同期上涨,提升了化肥公司的销售额。同时,史丹利通过动态灵活地开展原材料采购最大程度地降低公司因原料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较好地限制了其利润的受损程度,使得净利润同样有较高的增长。
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到了“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在主业产品研发上,史丹利近年来也正处在探索化肥的绿色发展阶段,持续进行研发投入以开拓产品品类、提升产品竞争力,通过自主创新与产学研合作,搭建了集基础研究、工艺研究、工程化和产业化技术开发、产品应用技术开发于一体的技术研发创新体系。以水溶肥、专用肥等为代表新型肥料具有吸收率高,且挥发性低的特点,更符合绿色环保理念,也在营收上逐渐占得一席之地。
为了更好地推广新型肥料,史丹利做足了相应的配套服务,成立了专业的农化服务团队,与美国AgSource实验室合作成立蚯蚓测土实验室,免费为种植户提供的土壤样本进行检测分析,这都加强了与种植户的粘性,蚯蚓测土实验室2022年还承担了国家耕地质量提升项目和乡村振兴高标农田项目。此外,史丹利持续推进园艺肥业务,抢抓园艺肥这一重要细分市场,丰富和优化产品结构。史丹利园艺肥业务在2022年上半年保持高速增长,园艺肥业务实现全网零售额3975万元,同比增长82.7%。
非肥业务值得期待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带动锂电池及关键材料需求剧增,进军磷酸铁锂已经成为当前传统磷化工公司转型的重要选择。
整个化肥产业链近几年的盈利也更向上游集中,不少行业公司都将非肥业务视为业绩第二增长点。
作为国内复合肥龙头企业,史丹利确定了向产业链上游延伸的战略,并适时参与磷酸铁锂新能源领域,产业链布局创造新机遇。
目前,史丹利已通过并购、合资合作及自建的方式进入磷化工领域。
2021年,史丹利通过股权转让及增资的方式取得了河北承德黎河肥业有限公司51%的股权。并购完成后,这家企业在2022年3月底就开工筹建100万吨绿色高效复合肥项目。史丹利在最近的一次业绩说明会、路演活动信息中透露,该项目将于今年上半年投产。
今年1月13日,史丹利还发布了关于控股子公司与湖北宜化松滋肥业有限公司签署10万吨精制磷酸项目合作协议暨关联交易的公告,根据协议,松滋宜化拟自筹资金在松滋新材料厂区内投资建设一套10万吨/年精制磷酸装置。
与此同时,松滋史丹利宜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材料前驱体磷酸铁项目磷酸装置所有基础地下结构也施工完毕,即将进入地上工程建设阶段。
据介绍,松滋史丹利宜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材料前驱体磷酸铁项目总投资44.7亿元,占地面积1400亩,将新建十条生产线,产品覆盖磷矿、硫酸、磷酸、新能源材料前驱体、精细磷化工全产业链,同时配套建设变配电站、中央控制系统、脱盐水站、办公及生活等附属设施,实现磷酸的梯级利用。
行业研究机构也认为,随着史丹利磷化工-磷肥-复合肥的产业链布局进一步落实,降本增效的同时还能迎合新能源前驱体材料等相关领域的发展机遇,有望继续实现价量同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