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肥网 - 化肥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分析预测 | 国际新闻 | 国内新闻 | 建设动态 | 企业传真 | 热门话题 | 行业动态 | 政策法规 | 专家观点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热门话题 > 让有机肥替代化肥更有生命力,看安徽阜南如何“出招”?
3.biz | 商业搜索

让有机肥替代化肥更有生命力,看安徽阜南如何“出招”?

信息来源:fertchina.com   时间: 2021-01-06  浏览次数:1

随着近年来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项目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农业经营主体对“两减一增”的认知理念有所加深。然而,如何通过项目的杠杆作用挖掘有机肥替代化肥长效机制则成为各地努力破解的难题。记者近日来到安徽阜南县探访,看看他们是如何进行这方面的有效探索?

让项目资金用在“急处”

阜南县有3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有机肥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在蔬菜产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阜南县新村镇的合心家庭农场的设施大棚里,记者看到绿油油的芦蒿长势喜人,水肥一体化的喷灌设备自动喷洒着。“以前我们浇水施肥可麻烦了,都是请劳动力拉管子来回浇。现在有了这套设备,施肥浇水变得‘傻瓜’化操作,给我节省了一大笔人工费。”家庭农场主周俊芳介绍说,芦蒿的地头批发价12元一斤,效益很不错,但人力成本也越来越高。像当地请人收割芦蒿最少需要80至100元一天。所以听到县里宣传有机肥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项目,虽然主体也要出一半的资金,她二话没说早早申请。

“阜南县是2019年开始试点实施有机肥替化肥项目,已经连续实施了两年。经过第一年的实施后,我们觉得这个项目很好,但如何建立长效机制的确是难点,也在不断想点子、动脑子。”阜南县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蔡明胜介绍说。

会龙镇是当地的辣椒种植大镇,常年种植辣椒7万多亩。“当地种植辣椒有数十年,农民种植为了追求产量掠夺性实施化肥造成土壤盐渍化、酸化。我们觉得亟须修复当地土壤质量。就在会龙镇推行有机肥+配方肥+土壤调理剂模式,既是在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的同时,选择适合本地土壤施用的调理剂,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为实现项目区设施蔬菜化肥减量增效、有机肥资源充分利用、耕地质量提升的目标,我们通过单一来源采购,与安徽省农科院土肥所合作,开展设施蔬菜项目区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研究及模式集成创新、土壤酸化、盐渍化治理等相关试验示范及技术攻关。”阜南县土肥站站长郭标介绍说,目前已经完成前期工作,下一步将以整村推进的方式对大棚蔬菜土地实施修复。

帮助养殖企业真正变“绿”

焦陂镇的张学才从事蛋鸡养殖已有二十年的历史。“从最初的1000多只蛋鸡到现如今的8万多只蛋鸡。年产1300吨鸡蛋供应阜阳及周边市场。注册品牌‘焦阳’也成为当地知名品牌。”张学才说,养殖规模、养殖环境也在不断提挡升级。但是养殖产生的大量粪污也成为养殖场环评的棘手难题。以前都是采取传统沤制堆肥,通过把鸡粪堆肥发酵成农家肥,但是一占土地、二是气味难闻,而且循环周期长。发酵过的鸡粪肥料卖到每吨200-300元。为解决这一问题,阜南县推行畜禽粪污+沼气+发酵罐制有机肥种养结合模式,依托规模化养殖主体、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完善沼渣沼液处理和粪污发酵设施,优化施用技术,在养地肥田的同时,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在阜南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的考察中,张学才接触到一种新型仪器——高温智能畜禽粪污发酵罐。他回去立即购买,将养鸡场的粪污传输到发酵罐里,通过高温消毒,加上配好的菌种,10天左右就可以变成干燥颗粒状的肥料。既减少了粪污转变成肥料的时间,同时杜绝了异味。

“如果使用这种机器工业化处理粪污,既可以让环评升级,最重要改善了养殖厂的环境。真正成为不见粪污、没有气味的花园式养殖厂。虽然同去考察的大多数养殖企业都觉得挺好,但都觉得投入大,不敢轻易上此项目。我当时就决定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张学才说,这个项目的设备安装需要百万元的投入。通过有机肥替代项目的实施,作为主体他们只需掏一半的钱,另一半由项目资金承担。自从这套设备投入使用后,养鸡厂里的气味彻底消失,生产出来的肥料也更加有机、营养。

“我们养鸡厂不用外面的成品饲料,而是使用自己配制的饲料,通过源头掌控粪污质量,可以有效的杜绝重金属等。这样粪污质量好,再通过工业化手段加工生产出来的肥料才能达到国家有机肥的标准。”张学才说,也正是因为自己的品牌管理意识,使得自家的产品,无论鸡蛋产品还是有机肥一直在当地市场上比较被认可。

“阜南县是畜牧业生产大县。我们想通过项目的示范撬动让更多的养殖企业加入到变废为宝的队伍中来,把有机肥生产变成了养殖业延伸的产业链之一,真正做到绿色循环利用发展模式。”阜南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马标介绍说。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化肥网证实,仅供您参考